分類: Better Self

閱讀更多

對「開玩笑」的性騷擾不舒服,是我太小題大作?

「只是玩笑。」「妳那麼認真幹嘛?」「妳想太多了他沒那個意思。」這些說詞,不知道聽過多少次了。有個讀者分享,有次公司開會,主管在台上報告一個案子,沒想到他竟然在全公司男女職員面前,說:「這個案子時間很緊…… 但沒有處女緊。」許多人笑了,也有人聽了很不舒服。

閱讀更多

女生可以嫌棄男生太矮,男生嫌棄女生太胖卻要被罵?

最近一個男性友人與我傾訴煩惱,他自認學歷、工作什麼的都還算可以,唯獨身高 168,是他自認的致命傷,每次上交友軟體,看到其他男人主動標上身高 184cm 之類的,都覺得很假很賭爛。但罵歸罵,他在與女網友見面前,卻打死不透露自己的身高,他相信對方只要見到了他本人,就能被他的氣質談吐迷倒,進而淡化他身高不足的事實。

閱讀更多

淡大男歌詞寫台女「欠幹又欠扁」,是言論自由?

因為這樣,一些自稱自由派的人,就主張沒有什麼是「終極正確」的道德,而人人平等,每個人都有權利自行認定什麼是道德的,並為之發聲。這樣的話,「台女就是欠幹」、「黑人就是比較笨」、「同志都會得愛滋」這些話,也都可以打著「自由言論」旗幟,不必負任何責任?

閱讀更多

妳支持女性主義,幹嘛還要化妝打扮?

我第一次化妝,是 17 歲的時候,那時我領了一個小小的獎學金,到德國法蘭克福附近一個小鎮交換三個禮拜,在那裡,頭一次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。我的室友是一個義大利女生 Elisa,比我還小一歲,但外表卻比我成熟得多,一頭棕金色捲髮,勾得十分完美的眼線,濃密纖長的眼睫毛,畫龍點睛的唇膏。在她身邊,我覺得我的臉好素、好無聊,對她一整袋如數家珍的化妝品收藏,滿心艷羨。

閱讀更多

《可是我偏偏不喜歡》:罵婊子的人與被罵的婊子,到底誰比較猥褻?

最近在讀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原著作者吳曉樂的書《可是我偏偏不喜歡》,十幾篇散文,文字如手術刀般銳利,安靜劃開人際關係的層層肌理,綻開藏在底下是化膿、是發炎、是僵硬的血肉斷面,一目瞭然地觸目驚心。其中一篇《習得復忘掉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,吳曉樂提起,為什麼現在關於女生的文章寫來寫去,都脫不了「愛自己」這三個既空泛又深刻的字?不是因為濫情,而是因為在一個厭女社會,許多女生都太善於厭惡自己。

閱讀更多

PUA 操弄實錄,一幅厭女文化眾生相

我很幸運,從來沒遇過 PUA(Pick-up Artist),也就是那些對女性進行心理操控,進而掠奪肉體、情感甚至金錢的男人,所以我以前也不太懂 PUA 到底怎麼運作;當妳被虐待,妳會不知道自己被虐待嗎?明明不快樂卻繼續交往,是太笨還是自找?沒想到我最親近的一個人,也就是我妹,竟然曾經就是 PUA 的受害者,她在事情過去很久後才跟我聊起這件事,因為她,我終於理解 PUA 的可怕之處。

閱讀更多

遇見一個邀請我參加天體營的男人

他話鋒一轉,說,妳看起來滿能接受新事物的,不知道妳對天體營有沒有興趣。我說原來台灣也有天體營?他說,有啊,很多人在做,像歐洲人一樣,去海邊都上空,他們思想開放,不像我們華人這麼緊繃保守。於是我問他,那你們都在哪裡玩天體營?難道天體營在台灣合法?他說,他們這群同好會租個場地,大家把衣服脫光光,這樣就是天體營。

閱讀更多

Ataraxia:說了幾次「再見」後,知道波瀾不驚就是快樂

「快樂」這件事常常被拿出來討論。到底什麼是快樂?其實我也沒有認真想過,答案或許可以是願望成真、事事順心、飛黃騰達這一類老派祝賀卡會寫的東西,總之,我想應該是比平常時候,更幸福且充滿希望的樣子吧。但最近,我身邊有好多認識的或不認識的人,以不同的方式「離開」,這讓我對「快樂」有了不同的想法。

閱讀更多

《Eat, Pray, Love》,完全是一部「毒性正能量」之作

兩個小時的電影,第 15 分鐘我就開始因女主角與年齡不符的孩子氣起滿身雞皮疙瘩,到了半小時她決定靠旅行異國(逃避現實)來解決感情問題時,我就開始按快轉鍵,中間還想,會不會前面這些離譜劇情都是鋪陳,好讓後面女主角的轉變更有戲劇性?結果沒有,一部電影到最後,還是典型的白人女性到異國找尋自我的陳腔濫調戲碼。吐槽點實在太多了,以下純屬個人意見,一一道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