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大男歌詞寫台女「欠幹又欠扁」,是言論自由?

最近關注到一則新聞,講的是淡江大學詞曲創作社,五月在臉書發布一則介紹「台女終結者施皓」樂團貼文,用字遣詞夾雜許多不堪字眼,例如「台女欠幹又欠扁」、「好的女生要下的了 Tinder,上的了床」、「讓我們舉起男人的法槌,看到一個打一個,沒有制裁到台女絕不放下」等,一位同校女生發文批評,樂團成員竟回「保證把妳打到醫院」,結果後來被士林地檢署依恐嚇罪起訴。這個新聞,大部分人聽了應該都滿生氣的,但這個時候,總有自稱「自由派」的人,跳出來說這是言論、創作自由,而這位樂團主事者後來的「道歉」聲明,底下也標上了「言論自由、理性發言」幾個字。
什麼時候,言論自由也可以這樣無限上綱了?

「言論自由」的無限上綱

一個人在性別、種族議題上抱持什麼觀點,和他的道德觀息息相關,那誰有權決定什麼道德、什麼不道德?
《人類大歷史》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認為,「道德」就像《漢摩拉比法典》律法,目的是在凝聚人類社會,讓大家都依照差不多的信念生活,才能維持一個龐大社會的穩定運作。所以,道德觀是會隨著時空背景浮動的,就像過去三妻四妾並非「不道德」,到了今天卻被普遍視為不道德。

因為這樣,一些自稱自由派的人,就主張沒有什麼是「終極正確」的道德,而人人平等,每個人都有權利自行認定什麼是道德的,並為之發聲。這樣的話,「台女就是欠幹」、「黑人就是比較笨」、「同志都會得愛滋」這些話,也都可以打著「自由言論」旗幟,不必負任何責任?
歷史與科學不斷進步,已經向我們展示奴隸制、厭女文化以及歧視的恐怖與負面影響,那人為什麼要捍衛那些明顯挑起仇恨、反智言論,而不是去追求更好版本的「道德」,努力去改寫一個時代的道德觀,期許減少更多人類苦難?

不是什麼都是 Cancel Culture

人活在社群裡,不選邊站,就只能隨波逐流,我們可以不斷辯論「什麼是道德的」,也可以圓融地發表一堆看似中性的言論,但這些對現實生活來說沒有多大意義。
人活著,時時刻刻都得不斷做決定,就算不參與投票或參選之類「明顯」的政治活動,但你支持什麼樣的產品,怎麼對待自己與身邊的人,都算是廣義的政治,每個選擇都有後果。
當一個名人三番兩次在媒體上發表仇恨、反智、不實言論,卻要說這是「言論自由」,不僅是在無限上綱,更是搞不清楚自己身為名人的特殊社會角色。發言失當後遭到抗議下架,說是 Cancel Culture 荼毒自由言論,但 Cancel Culture 反而是言論自由與民主運作得當的證明,所以這個人一開始才能自由發表意見,讓人看到,引來批判,承擔後果。Cancel Culture 的問題在於,有些人會做出不理性的網路霸凌行為,但這不是限制「自由」。在民主社會,意見百出,你抵制一個人,還會有別人支持他,事情的消長走向沒有人能完全控制,但至少你可以投下自己的一票,不去以惡制惡地鎮壓、謀害或謾罵那些持不同意見的人,而是用其他方式表示支持與反對,例如寫文批評、拒買商品、抵制活動等等,做出選擇,以求不愧對於心。

言論自由無限上綱,就會變得是非不分,不是什麼都是「你聽你的鳥鳴,他看他的日出」,也不是什麼都能用「agree to disagree」、「我不同意你的說法,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」一筆帶過。我們可以對一部電影好不好看持不同意見,但面對煽動仇恨、歧視、反智、恐嚇言論,真的可以簡單說一句「只是意見不同」、「這是創作自由」打發掉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