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來西亞路邊攤 lok-lok,龍蛇混雜的圍爐之夜

有一年和一群朋友去馬來西亞,開車到吉隆坡附近的城市八打靈再也(Petaling Jaya)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,飯店check-in後,一群人決定出門去探訪馬來西亞的夜晚。我們來到一條都是本土KTV與小酒吧的街道,和我同行的男性友人們都吵著要去喝酒。

我們選了一間看起來最多人出入的酒吧,一進去,不得了,重節拍電子音樂如強浪般襲來,整個空間都是被暗紅霓虹燈照亮,既豔麗又詭異,許多酒吧女子的目光都朝我們射來,比夜店雷射光還銳利。

才剛點了酒,就有四個吧女媚笑著貼過來,一人貼一個,連我也有。她們嘗試用拼拼湊湊的英文和我們聊天、要我們一起玩骰子遊戲、不斷地推搡、笑鬧、勸酒,同時觀察誰才是這桌付錢的老大。我們之中有個朋友家裡非常富有,但他卻指著另一個朋友,告訴女子們最有錢的就是他。女子們一聽,馬上拋下所有人,一窩蜂轉去貼到那冤大頭身上,瘋狂地灌他酒,酒杯見底了,又半撒嬌半逼迫著他再買,並且用馬來語向服務生招呼,送來的酒都沒有標價錢。其實我們只是想來喝幾杯啤酒就走的,服務生卻端來一罐看起來非常昂貴的威士忌,正二話不說要打開,我們趕緊阻止,叫他送回去。啤酒喝完了,心裡有點不高興,準備起身離去,那些吧女看我們不買帳,一下一哄而散。

沒想到,其中一個吧女卻決定跟著我們出去,在我們旁邊若無其事地繼續喋喋不休。我雖然不太了解她在說什麼,但她感覺很友善,於是也不介意她的加入。酒吧外頭安靜多了,我的耳朵嗡嗡地耳鳴著,空氣很潮濕。路邊停了一台卡車,很多男男女女圍在旁邊,卡車在黑暗中發散燈光,一蓬蓬蒸氣混著食物香飄來,走近一看,才發現原來是馬來西亞的 local 小吃攤 lok-lok。馬來西亞講廣東話的華人非常多,「lok-lok」這個字就是源自廣東話裡的「淥淥」,在滾水裡燙的意思,有些人還會取諧音講成「樂樂」,有種食材在高湯裡快樂地打滾的既視感。

卡車的冰袋上擺滿了好幾排的食材,有魚丸、花椰菜、香腸、香菇、豆皮與各式肉串等等,種類十分豐富,很像在吃吃到飽火鍋。而卡車的左側、右側與後方則分別安裝了滾沸的高湯鍋、啵啵做響的油炸鍋,以及散發熱氣的烤肉架,想吃 lok-lok,首先從食材架拿取喜歡的東西,若想吃炭烤就拿去給老闆代客烘烤,若想吃水煮或油炸口味,就自己把食物投入高湯或油鍋中烹煮,站在旁邊等,熟了之後再放到保麗龍盒中,並到一旁醬汁區淋上喜歡的醬料(醬汁選擇也是多得讓人眼花撩亂)。第一次看到這種集結煮、烤、炸於一身的小吃攤車設計,說是亞洲終極小吃或許也不為過。lok-lok 老闆又高又胖,滿臉橫肉,流著油汗,看起來有點兇神惡煞。沒想到當他看我吃完,露出害羞大男孩的表情,向我靦腆示意把竹籤還給他。我一時還以為他是要回收再利用,但經友人解釋後,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是要算竹籤計價。

突然開始淅淅瀝瀝地下起雨來,許多人往內擠進卡車的遮雨棚下邊躲雨邊唏哩呼嚕大啖美食,水氣從柏油路蒸散而上,與 lok-lok 的熱氣混在一起,男人女人、馬來人與華人混在一起,靠著卡車邊自助料理邊閒聊,或是低頭捧碗忙著大快朵頤。這時已經是夜半時分,許多打扮清涼的辣妹與踉蹌跌撞的醉漢陸續從打烊的酒吧中出來,有的坐在街邊繼續打情罵俏,有的則聚集到 lok-lok 邊熟練地選食煮食,而那位吧女也跟著我們圍成一圈,邊聊天說笑邊吃著。空氣中充滿了五味雜陳的味道,炭烤、油炸、熱帶潮濕的雨氣、嘔吐物、垃圾、濃豔的香水、香菸….. 看著身邊這群晝伏夜出的動物們在一夜狂歡後,滿足地享受路邊小吃的樣貌,突然覺得有種過年圍爐的溫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