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,得肺結核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

要是你聽說隔壁鄰居得了肺結核,想必避之唯恐不及吧?

那是因為你生活在二十一世紀,具備一定的醫學常識,知道「肺結核」是個壞東西,但在十九世紀維多莉亞時期的歐洲,情況可就不一樣了。

那時,人們不知道肺結核是傳染病,只知道得病的人會慢慢變得「白、瘦、美」,最後呈現一種蒼白纖細的嬴弱美感,再加上時不時咳點血,好像內心無時無刻受到愛情煎熬一樣,讓人心弦觸動。於是一個致命疾病,竟然成了人人追求的「浪漫病」。

巴黎名妓的致命疾病,竟被視為浪漫象徵

十九世紀法國有個名妓,叫做瑪麗‧杜普萊西(Marie Duplessis),她從鄉下來到巴黎討生活,沒想到因為天生麗質,很快就成為上流社交圈的交際花,紅極一時,更結識了文學名家小仲馬,兩人展開多年的愛恨糾葛。

沒想到,瑪麗後來不幸罹患肺結核,一日日地蒼白消瘦下去,據說她在家會客時,和客人聊一聊還會吐血。

一代名媛,死的時候才 23 歲。小仲馬悲痛欲絕、百感交加,最後寫出了以瑪麗為原型的名作《茶花女》。

Photo via: Wikiwand
Photo via: Victorian Fashions

瑪麗是當時公認的美女,肺結核更將她的「美」推上高峰。

結核病會讓人形體消瘦、皮膚蒼白,但中毒症狀卻會讓面色變得潤紅,頻繁低燒則讓瞳孔散放、眼睛閃閃發亮。

如此纖弱細緻、略帶憂鬱的美,讓人覺得她內裡懷藏著巨大而無處傾瀉的熱情,於是只能消耗自己、燃燒自己,綻放帶著詩意的光輝,超脫庸人粗俗的肉體,在重點時刻咳嗽一下,手帕張開時那一灘嘩眾取寵的鮮血,更讓人愛憐不已。

Photo via: The Gilded Hour

於是,肺結核就這樣被十九世紀的歐洲上層人士「浪漫化」,成為一種愛情、激情、藝術與創造力的象徵,好像不得一下肺結核,就跟不上潮流似的。

而當時罹患肺結核的名人真的很多,除了瑪麗杜普萊西外,還有濟慈、拜倫、蕭邦、歌德、卡夫卡、柯南道爾等等。

當然他們染病和才情一點關係都沒有,但後來竟然還有專家特別發表研究,說得肺結核的人多半多愁善感、敏感聰慧,各種自作多情的解讀,讓人對號入座、自爽自嗨。

追求「肺結核美」,即使得病也不怕

為了追求肺結核式的美感,當時許多女人都在衣著美妝上下了不少功夫,例如用緊身胸衣把腰部勒得螞蟻大,再用寬大蓬裙來襯托窄小纖細的腰支,又或是把臉塗得白白的,兩頰抹上腮紅、嘴唇點上紅色,整個人看起來楚楚動人。

當時還有人為了擁有病態美而吃砒霜,束腰勒得緊再更緊(反過來影響內臟呼吸,讓人更易得到肺結核)、許多人更以得到肺病為榮。如果你覺得那些冬天跑趴穿短裙、「愛美不怕流鼻水」的女生很厲害,別忘了曾經有人為了變美,連結核病都不怕。

Photo via: Lindsey Pogue
Photo via: The Week

歐洲有瑪麗,亞洲有林黛玉

荒謬的「肺結核美」風潮,終於在 1882 年踏上終結之路。

德國醫師羅伯‧柯霍(Robert Koch)分離出造成肺結核的細菌,證實了肺結核是一種細菌傳染病,而不是什麼「生性多情敏感」或「瘴氣」引發的疾病。

於是,預防肺結核就此成為歐洲第一次的大型公共健康運動,過時的觀念被推翻,以肺結核為繆思的時尚觀念也受撻伐。

Photo via: Dig: A History Podcast

讀了這段奇妙歷史後,如果你覺得歐洲那些貴族很有病,別忘記《紅樓夢》裡的林黛玉,也是以一種弱柳扶風、「嬌襲一身之病」的病態美艷冠群芳,又是落淚,又是葬花,直到今天,都還有很多人為憂鬱嬌弱、纖細敏感的病氣特質而傾倒。

人類的自作多情,連只想使壞的細菌都無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