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訪歐陽靖︳不浪漫的東京:「我可以規劃一個絕對會分手的約會行程。」

「要不你征服城市,要不城市把你吃掉。」— 胡晴舫,《城市的憂鬱》

歐陽靖第一次拜訪東京,也是人生第一次出國,2006 年,24 歲。

在潛入這個擁擠都市之前,她其實早就被東京蓬勃生長的次文化吸引。這是同時孕育了 109 辣妹與三島由紀夫的土地,也是同時容納了悲慘社畜與人妖姊姊的溫柔鄉。嚴謹而狂放,拘束卻自毀,東京千變萬化、缺乏前後邏輯,讓人身在其中不得不在一片黑暗的絢麗旖旎前目瞪口呆。

大部分人選擇耽溺在表層的潤澤糖衣,購物、美食、逛咖啡廳,但歐陽靖卻像被黑洞吸引一般,情不自禁對光鮮亮麗背後的潮濕陰暗產生興趣。

日文中,「裏 うら 」這個字有「事物內側」之意,也指「無法輕易接觸到的部分」,要理解東京這個奇怪的地方,勢必得到「裏側」去闖一闖,才能真正觸摸到這座城市的核心。這就是歐陽靖書寫《裏東京生存記》這本書的理由之一吧。在書的開頭,她強調了許多次,自己並不喜歡東京,也不是哈日族,但是因為東京情人的緣故而不得不在這裡住了下來。

這幾年中,歐陽靖以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觀察著東京這座城市的人情脈動,她深入池袋、目黑、新宿、下町等區域,從白天到黑夜,從繁忙大街到老樓深處,一筆一畫描摹出東京的廬山真面目。但有趣的是,在筆下這幅圖案漸漸成形之際,她竟在其中瞧見了自己的神韻……。

生活中的隱形抗力:

「東京人看台灣人,就像天龍國人看東南亞移工。」

日本與台灣不只地理位置近,就連情感羈絆都千絲萬縷。幾年前日本經歷 311 大地震,台灣民眾捐了許多的錢,讓當地人十分受寵若驚,許多日本網友更因此公開表達「謝謝台灣人」的情意,當時,我們與他們,似乎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,直到永遠永遠。

但事實真是如此嗎?

Photo by: IG @RK

歐陽靖有一次去東京拜訪朋友,幾個人在門廊前聊天,朋友卻要他們小聲點,別讓鄰居聽到中文。朋友們一頭霧水,歐陽靖卻很清楚原因。

有些東京人十分排外,並不希望自家隔壁就住了個外國人,要是被「發現」了,可能會衍生許多麻煩。「有些東京人看待台灣人的態度,就像台灣自視甚高的「天龍國人」看待東南亞移工的感覺;這些天龍國人同樣愛吃泰越料理、愛去泰國玩,但如果自家旁住了泰越移工那可就不行了。」歐陽靖寫到,台灣人或許是東京人最喜歡的外國人,但這份心意,或許沒有我們原本想得那樣澄澈無垢。

這樣的狀況,到外面用餐可能也會遇到。歐陽靖就曾見過一些店家拒絕外國客入座,「主要原因是日本人的外語溝通能力不好,為了避免麻煩或造成誤會而不接外國客,這些店家生意也已經好到光接日本人生意就接不完了。」她說,「當然,跟『歧視』有關的原因也是有的,日本人認為外國人吃不懂日本食物,如果一間餐廳內有太多外國客人,其他日本人會認為這間餐廳一定不好吃、一定是專門騙觀光客的餐廳,而因此不想來消費。」

Photo by: IG @RK

生活中種種隱形阻抗,讓歐陽靖漸漸認知到東京並不像表面那麼美好。在東京生活的幾年間,她必須時時提醒自己「我是外國人」,以免被當地的價值觀同化。

「東京人認為自己不能給別人造成困擾,為了自己的方便而影響別人是可恥的事,即使那情有可原……舉例來說,老人、殘障人士、帶著幼童的乘客在東京電車中往往會被投以厭惡眼神,因為大家認為你的行動也造成了別人的不方便 。生病了沒有人會關心你,日本人認為那是因為你沒有好好照顧自己所造成的。」她犀利指出生活中的種種無奈。

「如果不時時謹記自己的外國人身份,就很容易被他們的邏輯牽著鼻子走。我總告誡自己:『愛與關懷』是不能被這個冷漠的城市改變的。當然,我變得比過去重視禮貌跟禮節。」

東京愛情的現實面:

「日本與台灣的重男輕女,造就出不同的男人個性。」

「東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很淺薄,大家都戴著一張無形面具;害怕自己對其他人造成困擾,卻也不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愛。」這是歐陽靖幾年下來的觀察。

不喜歡東京、不是哈日族……,當初她會在這座情感冷淡的城市定居,其實有點諷刺的,是因為愛情的緣故。

Photo by: IG @RK

面對感情,歐陽靖以隨緣為主,她說目前最快樂的日子就是 28 歲時單身的時光:「無憂無慮,想幹嘛就幹嘛、想去哪就去哪。」單身狀態一直持續到 32 歲,才遇到現在這個男朋友。我和她聊到當代許多女生對單身的無助、對適婚年齡逼近的焦慮,她卻表示無法理解這些情緒,「單身有什麼好焦慮的?這個世界上終究只有自己懂得自己,不需要把心思與精力花費在另一個非親非故的人身上……除非這個人讓你感到安心與自在。」

在《裏東京生存記》中,她幾乎是「過於誠實」地寫出了與東京男友相處的真實面,其中包括難以磨合的價值觀、氣到極點後爆出口的惡毒話語,還有摔門離去在外流浪的徬徨迷茫。

Photo by: IG @RK

日本和台灣都有大男人主義的問題,歐陽靖認為近年來日本女性地位雖然有提升,出現如女市長與一線女星天海祐希這樣以堅強形象聞名的女性,但總體來說,女性地位還是偏低。

我和她聊到了東京「橋下酒場女子」的存在,也就是下班後會到酒場去大啖美食美酒,紓解工作壓力的女人們。我解讀這樣的女子是一種解脫社會束縛的存在,但歐陽靖卻表示這樣的類型在日本算是特例,「更多時候這樣的女性是被當做『敗犬』看待。深度接觸大和文化之後,就會發覺女人在日本生活真的很不自在。」

和日本男友交往,或許因為語言文化不同,或許因為男女期待差距,兩人之間的大風大雨沒有少過。「人家都說女人是水做的,我覺得我們根本是水泥做的。」歐陽靖一位嫁到日本的友人如此感嘆。歐陽靖認為,日本與台灣的重男輕女不一樣,造就不一樣的男人個性:華人男性偏軟弱、日本男性偏高傲,各有各的難搞。

不浪漫的東京:

「我可以規劃一個『絕對會分手的東京約會行程』。」

「相信我,『嫁到日本去』絕對不是一件浪漫的事,我在書中寫了很多嫁到日本的台灣女生朋友的心酸。」她說,「我只跟一名日本男友交往過,所以沒辦法(全盤)以我個人經驗判斷優缺點(笑),但日本男性大致上比較大男人主義,不若台灣男性溫柔體貼,對自己的另一半也比較冷漠。但如果以優點來說是比較有男子氣概、不『媽寶』,穿著打扮也時髦。」

Photo by: IG @RK

在《裏東京生存記》中,歐陽靖介紹了很多「不優雅」的私藏景點,例如她每年過生日的地點,不是什麼高級餐廳,而是一間隱藏在池袋老舊大樓深處的一間海鮮小酒館。於是我半開玩笑問,是否能推薦一個「不浪漫的東京約會路線」,她說,「在東京約會要『不浪漫』實在是太簡單了!我甚至可以規劃一個『絕對會分手的東京約會行程』……『池袋』、『新宿歌舞伎町』、『深夜的渋谷道玄坂』……。」

歐陽靖提到的這些地方,每一個都讓人又愛又恨。池袋的人口組成複雜,犯罪率引人矚目,卻藏著豐富美味的中華料理待人發掘;新宿不夜城性產業蓬勃,更有華人黑幫橫行,卻擁有兼容並蓄的 LGBTQ+ 場景;渋谷夜晚流浪漢徘徊、到處是情色賓館與泡泡浴,卻有著精彩的街頭文化……。

Photo by: IG @RK

「(我推薦的)這些地方都超級不浪漫,但對於雙方都熱愛探險、熱愛體會城市『裏』文化來說的情侶就不一樣了。」歐陽靖說,「書中有介紹到的池袋北口海鮮小酒館、販賣生肉內臟的下町燒肉店、渋谷的 DJ 酒吧……這些地方都非常不浪漫,卻是令人驚訝的地方。」

聽歐陽靖說著說著,我彷彿覺得她對愛情與對生活的都市,似乎抱持著相似的態度,那就是敞開雙手去接納事物的一切,雖然有點無奈,但人生的真相或許就是如此,總是美好與陰暗並存,但真實總好過偽裝,那份「驚訝」,或許是讓人生保鮮的動力之一。

我討厭這座城市,這座城市很像我

一個人在國外生活久了,歐陽靖透露著極度獨立的氣質。但她卻坦白,自己是直到在東京生活這四年後,才真正變得獨立的。

幾年前,歐陽靖因為愛貓過世,才赫然發現自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堅強,內心深處依舊有著依賴心理。因為這樣,她決定改變自己,而她選擇的方法就是跑馬拉松。

Photo by: IG @RK

村上春樹曾說,「以跑馬拉松穩定內心」,馬拉松不僅是運動,它也跟茶道、劍道、武士道一樣是修行,跑者必須忍受長時間的肉體煎熬與孤寂,才得以自我超越。這幾年,歐陽靖在東京跑了許多回,慢慢從最初腳下的那片不穩定,跑向更腳踏實地的安穩,「(挑戰馬拉松)讓我重新找回了處於生命的勇氣與毅力,也給了我到異地生活的能量。」她說。

歐陽靖生命中有過許多難關,過去她也對自己的憂鬱症坦言不諱。她曾經抽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籤,叫「兇後大吉」,看著自己這幾年從深度低谷慢慢跑出來,她認為東京這座經歷過關東大震災、東京大空襲、泡沫經濟崩潰等困難,然後再慢慢重拾腳步爬出溝壑,接下來要熱熱鬧鬧舉辦 2020 奧運會的城市,也和她一樣,是「兇後大吉」。

「(生活的考驗)讓東京人變得既堅強又冷漠。在探索東京的這幾年,我逐漸發現自己那些討人厭的高傲與冷漠與這個城市臭味相投,這使得我學會用不一樣的角度看待自我與他人,也正面審視自己心靈的弱點,」她說,「每個人都會有跟自己臭味相投的城市,只是你不一定有機緣發現,發現了,也不一定要在那裡生活。」

這段話,不禁讓我想起胡晴舫在《城市的憂鬱》裡寫下的一句:

「要不你征服城市,要不城市把你吃掉。」

城市之於我們,就像我們之於自己。越親近一件物事,愛恨界線越難分難解,稍不注意,可能就被消融進一個大背景裡,在那裡,我們日復一日做著不那麼喜歡的事,相信不那麼確定的信念,成為連自己都不太欣賞的人。生活的慣性很可怕,練習當一個冷眼旁觀的「第三者」是那麼重要,那是我們征服城市亦或是被它吞噬的分界點。

Photo by: IG @RK

歐陽靖寫《裏東京生存記》,本是從「局外人」角度剖析東京的真實面,最後卻逐步坦露出自己的真實面。那些暴露在空氣中的縱切橫切或許早已粗糙風化,但它經年累月的沉積卻帶著一步一步緩慢走來的踏實。風風雨雨的確難熬難受,但它卻會斧鑿出獨一無二的地貌,無論是東京,還是生活在東京那萬頭攢動的其中一人,皆是如此。

歐陽靖的裏東京潛規則指南

台灣與日本雖然親近,每年互相參訪的遊客也絡繹不絕,但東京這座城市底下卻藏著許多複雜的「眉眉角角」,不長年在當地生活,很容易就會不小心觸犯到他們的禁忌。歐陽靖說,在日本如果要罵人白目、不懂人情世故,可以說他「KY」,「你這個 KY 的傢伙!」而 KY 二字,代表的就是「不會讀空氣(空気読めない)」的發音簡寫。歐陽靖在《裏東京生存記》中揭露了很多東京旅遊生活的潛規則,這裡簡單列出幾條,給大家做個概要指引。

聚餐篇

1 飲料點得比前輩貴,可能會被默默討厭。

2 最前輩的人點酒精飲料,大家都要點酒精飲料,最前輩的人點軟性飲料,大家也要點軟性飲料。

3 聚餐時酒食上桌了,不能先開動,要等所有人東西到齊了,由最前輩開頭,才能開始吃喝。

Photo by: IG @RK

交通篇

1 搭公車或電車時,看到空位都可以坐,即便是博愛座(優先席)也一樣。空著不坐反而不禮貌。

2 讓座給老人前,先觀察對方是否有用眼神尋找位子,還是一派輕鬆地自己站著。有些日本老人不喜歡被當成「弱者」的感覺,若貿然讓座反而會讓人覺得白目。

3 到站前,不需要提前擠到車門抵達,等到了再起身離開,這樣才能減低中間影響他人的程度。

Photo by: 大塊文化

生活篇

1 極度乾燥 Superdry 是英國品牌,上面的日文文法是錯誤的。穿這牌子走在街上可能會被日本人恥笑。

2 有刺青、紋身的人,不被溫泉、海水浴場、游泳池歡迎,但到錢湯(大眾澡堂)卻沒問題,但最好還是先確認店家的規則後再前往。

Photo by: 大塊文化

《裏東京生存記》

歐陽靖